2枚4BB过筛囊胚着床都失败?!移植前这个“关键步骤”,医生可能忘了提醒你…
研究表明,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里,慢性内膜炎极为常见,占比达34%-66%。炎症会对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、免疫应答以及宫腔内菌群平衡产生不良影响,改变宫腔原本的微环境,进而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,影响胚胎的着床以及发育。
可是内膜炎症不仅难发现(因为很多情况下,内膜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身体症状,一般是在遇到难孕问题排查时可能会被发现),而且治疗难度大,病情极易反复,会严重耽误好孕进程。
小A就是这样,不明原因不孕,多方治疗无果,38岁那年无奈选择试管治疗,获得2枚4BB过筛囊胚,却两次移植均未着床。
在医生建议下,她进行了宫腔镜检查、内膜取样及免疫组化,结果显示CD138阳性。医生解释,这表明存在内膜炎症,可能影响移植成功率,需干预后再行移植。
随后,医生开具多西环素和甲硝唑口服,一个疗程后,小A再次进入试管周期,这次拿到1枚过筛的4BC囊胚,然而移植仍以失败告终。之后重新进行了宫腔镜检查,结果与此前一致,内膜炎依旧存在。
尽管移植不成功未必完全由内膜炎导致,但子宫内膜炎在抗生素干预后未改善或复发的情况十分常见,而这也是我们移植前必须解决的问题。
其实,上述案例中,内膜炎治疗后效果不佳存在两种可能:一是药物治疗后内膜炎未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;二是治疗初期有效,但后续出现复发。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两种情况分别展开分析。
1.为何使用多西环素和甲硝唑?
首先,我们来了解医生为何选用多西环素和甲硝唑进行治疗。
多西环素属于抗生素,在实际临床中,除多西环素外,沙星类及其他种类的抗生素也可能被使用。
抗生素能够杀灭或抑制侵入体内的多种细菌,当宫腔受到细菌侵入时,免疫系统与细菌抗争会引发大量炎症,此时若能及时消灭侵入的细菌,炎症便会随之消除。
不过,抗生素在杀灭有害细菌的同时,也会杀死体内的大量有益菌。
因此,当使用时间较长(如超过5-7天)时,容易破坏肠道、阴道等体内腔体的菌群环境,进而增加霉菌、酵母菌等不被抗生素杀灭的菌类感染风险,可能引发阴道炎或抗生素诱发的腹泻等肠道菌群紊乱问题。
而甲硝唑对这类菌类具有抑制作用,联合使用甲硝唑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发生。正是基于此,抗生素常与甲硝唑联合使用,既能杀灭感染细菌,又能防止菌群紊乱,部分患者治疗后炎症会减轻或消退。
2.为何抗生素治疗无效?
但正如开头案例所示,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,这是因为包括子宫内膜炎在内的诸多炎症,并非都由感染引起。
与细菌等外来病菌感染引发的炎症不同,非感染性炎症并非由感染导致,许多难孕患者的内膜炎就属于此类。
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是抗菌,对感染性炎症疗效显著,而对于非感染性炎症,即便有临床证明其有一定作用,效果也会大打折扣。针对这种情况,我们需要采取其他干预措施,后文将为大家详细说明。
炎症改善后反复发作
案例中还存在另一种可能,即抗生素治疗初期有效,但一段时间后炎症复发,导致后续检查仍显示CD138阳性。
这是因为炎症反应是身体免疫系统启动后的一种症状,其诱因可能是前文提及的感染,也可能是其他因素。
即便短期内通过治疗控制并减轻了炎症,但若未分析并干预炎症产生的根本原因,一段时间后炎症仍会复发。
这就如同家中浴室长了霉菌,我们先打扫干净、清除霉菌,这相当于药物的抗炎治疗;但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,不经常通风换气、打扫卫生,霉菌很快就会再次滋生。
炎症的治疗亦是如此,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往往缺一不可。
那么,针对子宫内膜炎应如何有效处理呢?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:
•对于时间紧迫、炎症反应严重的患者,需先进行对症治疗以减缓炎症,之后再探寻炎症发生的原因,开展对因治疗。
•对于治疗时间充裕、症状轻微的患者,则可直接进行对因治疗。
如前文所述,若为感染性炎症,直接使用抗生素治疗是理想方式,可同时解决病因与症状。
但对于非感染性炎症,对症治疗时需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炎药物,常见的有非甾体类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、对乙酰氨基酚等),也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(如地塞米松、泼尼松、甲泼尼龙等)。
医生会依据免疫细胞反应及肾上腺功能等酌情用药,有时还会采用局部宫腔灌注的方式快速缓解炎症。
这类抗炎药物无论炎症由何种原因引起,均可通过阻碍炎症反应的发生来减轻炎症。
在对症治疗使症状缓解后,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,需分析炎症产生的可能原因,常见原因包括:
饮食或环境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异常;
体内雌激素过高或芳香化酶活性过强;
体内过多衰老细胞产生大量炎症因子;
体内菌群紊乱诱发;
肾上腺或性腺激素分泌失衡;
内异症等病灶引发。
找到具体原因后,再根据实际情况对身体进行治疗和调整,才能真正降低炎症复发的概率。也只有拥有“干净”的身体和宫腔环境,才能提高受孕成功率。
我们小结一下:慢性子宫内膜炎在不明原因不孕中高发且隐匿,可改变宫腔微环境,降低内膜容受性。
抗生素治疗后未缓解或复发并不少见,需通过规范评估、个体化用药与系统管理(免疫、代谢、激素、菌群)持续优化“土壤”。只有将胚胎与内膜环境同步改善,才能切实提高移植成功率。
那些反复失败的过程,其实是在提醒我们:备孕路上,“种子”再好,也离不开肥沃的“土壤”。
请给身体一点时间,也给自己多一份信心,当我们把每一个可能影响内膜环境的细节都照顾到,把对症治疗与对因调理稳稳结合,相信一定会收到你想要的那个好消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