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揭秘!试管促排的4类药物和方案!提前了解不走弯路!
对于已经开始接触试管的各位准妈妈们来说,那些令人眼花缭乱心生困惑的「促排方案」真是令人头疼又没法避开。
长方案、短方案、拮抗剂……各种各样的方案,变化莫测的用药,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!
因此,经常在群里听到姑娘讨论:
你是什么方案,用的是什么促排药?
咱们方案不一样,怎么用了同样的药?
怎么方案一样,你用果纳芬我却用尿促?
……
别急,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,4种促排方案和4大类常用促排用药的背后,到底有什么玄机!不同的促排方案之间到底差别在哪儿?各种促排药物之间有什么不同?促排方案哪种更好?……
准备好了么?下面就开始吧!
01、卵子是怎么长大的?
在介绍促排卵药物和方案之前,咱们先来了解一下,在常规状态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,卵子是靠什么长大的。
每次月经初期,我们体内都会有多颗原始卵泡同时开始发育,但经过2周左右的时间,每一批次的卵泡中都会有一颗长大、成熟并且排出,而这就形成了我们每月一颗的珍贵排卵。
在这个卵泡自主发育到成熟的过程中,下丘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
我们的身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GnRH接受来自卵巢内雌激素的反馈,然后根据收到的反馈情况,通过GnRH给垂体下达分泌FSH的指令、促进卵泡生长。
随着卵泡的长大,雌激素逐渐升高, GnRH接到反馈,再让垂体分泌LH从而排卵。周而往复,完成我们每月一次的「造卵大业」。
02、促排方案—「抢收」卵子
促排方案大揭秘
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,卵泡的生长和排出并不是由卵巢决定的,而是由大脑决定的。
①下丘脑通过GnRH给垂体发送指令
②垂体分泌FSH促进卵泡生长
③垂体分泌LH促进卵泡成熟及排出
因此,当我们想要「征集」更多卵泡同时发育——也就是进行促排卵的时候,关键步骤,就是要想方设法「骗过」大脑:
要么让大脑分泌更多的FSH促进更多卵子生长;
要么抑制垂体功能,控制卵子排出。
于是,所有的促排药物和促排方案的组合,其实都是基于为了实现上面的目的,与大脑展开「谈判」的不同方法罢了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仔细地说说看。
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促排卵药物
想要完成这场与大脑之间的谈判,「主将」的使用自然十分重要,下面我们就把促排过程中最常见的4类药物在图表中分别列出,大家可以对照看看,每一位「主将」在不同的时间点,起到的主要作用究竟是什么:
对照看看,自己此刻使用的药物正在身体内行使着怎样的作用吧?
「目的」不同,促排方案自然不同
看过以上这些常见药物的功效,大家有没有发现,其实临床上使用的这些药物,归根结底无非就是两大目的:
☑ 根据卵子生长规律,促进卵子的发育、成熟。
☑ 通过抑制垂体功能,控制卵子生长和排卵的节奏。
因此,根据促排目的的不同,医生们在结合了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后,通过使用以上这几种常见药物互相搭配,就构成了诸如长方案、短方案、拮抗方案、微刺激方案等在内的六大促排卵方案,来实现相应的促排卵效果。
● 方案1:长方案
在促排开始之前,就使用降调药,压制垂体对卵巢的控制,将卵子生长及排卵的主动权掌握在外在用药上。医生通过对卵巢功能的判断,来使用促排卵药物的种类及剂量,诱发同期卵子同步发育逐渐成熟。
这种一路掌握主导权的打法,就是长方案。
▲ 长方案用药示意
● 方案2:短方案
促排周期开始后,一边使用降调药物进行压制,一边使用促排卵药物促使卵泡发育。
这种边压制、边引导卵泡发育的打法,称为短方案。
▲ 短方案用药示意图
正是由于长短方案中,都有使用降调类药物,对垂体功能有所压制,更多依赖人为外在干预,因此,这两个方案对身体的控制性也相对更强。
● 方案3:拮抗方案
促排周期开始后,不做过多干预,直接使用促排卵药物促使卵泡发育,等卵泡长到一定大小之后,通过注射拮抗剂,抑制由LH峰值出现从而引发的自然排卵风险。
这种前期放手,后期控制的方法,称为拮抗方案。
▲ 拮抗方案用药示意
● 方案4:微刺激方案
促排初期先不注射果纳芬、尿促这些针剂,而是通过使用口服类促排药物比如克罗米芬或来曲唑等,来促使卵泡发育的方法。
这种整体刺激性较小的方法,称为微刺激方案。
▲ 微刺激方案用药示意
总结下来就是:拮抗方案和微刺激方案都是在保留了自身激素水平的基础上,通过额外注射促排卵药物,让当周期能有更多的卵子一起发育成熟。这两种方法减少了人为的过多干预,因此刺激性也最为温和。
*同等剂量下针对同一条件患者的情况下
如果是不使用任何的促排药物,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周期,也就不存在外界刺激。
说了这么多,想必大家对促排过程中常用的药物种类,以及它们在我们身体内会起到的作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,下一步,想必大家就会关心到底该怎样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案了。别急,我们随后再来和大家详细聊~
珍惜每一颗卵子,实现每个家庭的希望是我们一直不变的初心,希望每一个想要成为妈妈的你,都能接到宝宝到来的消息!